


在内蒙古自治区,党的二十大代表廷·巴特尔是圈粉无数的名人,他的粉丝大多是普通牧民。每年约有2万人参观廷巴特尔家,听他讲课。从草原生态保护、畜群结构调整、科学养鱼到牧民住宅用水循环系统建设...他免费教牧民经验和知识。他说:“我说的是牧民需要和理解的。有些人几乎每年都来,最多来七八次。”
廷·巴特尔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,扎根牧区50多年,创新提出“蹄腿理论”,推广“算账养畜”,率先在当地开展划区轮牧,推进草畜平衡,发展多种经营,探索保护生态、发展经济、促进收入增长的新途径,使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。
1974年,19岁的廷·巴特尔离开家乡呼和浩特,来到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。他记得当他第一次来到嘎查时,他一眼就看到地上有一个大白沙窝,蒙古包上有一个大黑洞。”牧民家里没有被子,所以我们穿着衣服睡觉。”
不熟悉牧区生活的廷·巴特尔也一样学习,打草、放羊、剪羊毛、开拖拉机,很快融入牧区生活,成为正宗的牧民。他被选为知青的“标兵”,成为队长。
1978年8月,同一批到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的知青开始陆续返城。因为廷巴特尔是开国少将廷茂的儿子,大家都质疑他“是来镀金的”“肯定是第一个离开的”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廷巴特尔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返乡的机会,选择留在草原上。
“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好队长,你就不能害怕损失。”在决心留下来后,廷·巴特尔是最后一批参与分配的人,被分配到全嘎查“最糟糕、没有人想要的草原”。近6000亩的草原大部分被沙子覆盖,草稀疏。高格斯台河和两岔河毗邻草原,都是盐碱地,没有草。
廷·巴特尔回忆说,他嫁给了牧民女孩额尔登的木格,他想为他的爱人盖一所漂亮的房子。由于当地没有树林,更缺乏木材,他花了五年时间从张家口拉了一辆榆树。
20世纪80年代初,内蒙古对牧区实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。牧民分为基本母畜后,养殖规模扩大,羊群数量逐渐超过草原承载力。萨如拉图雅嘎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边缘,草原沙化更为明显。看着草原生态逐渐恶化,廷·巴特尔非常焦虑。他挨家挨户呼吁牧民围栏放牧,但很少有人接受。“最好是喊破嗓子。1986年,他率先用网围栏圈起300多亩草场封育。第二年,这些被围封的草场打了9马车草,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。牧民亲眼看到效果后,纷纷效仿,开始围栏放牧。
为了改善草原生态,廷·巴特尔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优质的草籽和树苗,并在自己的草原上进行种植。每次父母来看他,他们都会从6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带来树苗和草籽。每次回老家,他都会花大力气把树苗带回来。女儿一岁时,他从家乡带回了沙枣树苗,“现在还在院子里种”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,每当有人去廷巴特尔家时,他都会说:“我只需要树苗,什么都不需要。”
如果你想恢复生态,你必须从畜牧业开始。因此,廷·巴特尔想出了一套“蹄腿理论”。“一头牛的收入不如五只羊吗?”“一头牛有四条腿,五只羊有20只蹄子。哪一个对草原有很大的破坏?”他耐心地解释了“稳羊增牛”的好处,这是牧民能理解和说服的理论。
“蹄腿理论”在内蒙古各牧区广受欢迎后,廷·巴特尔有了新的担忧:“并非所有牧区都适合减羊增牛。“他还总结了“四点平衡”的新经验,即养什么牲畜收入最高,支出最低,劳动强度最低,生态最好。在他看来,这四点的结合是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高点。他强调:“这一点不是嘎查书记决定的,也不是我廷巴特尔规定的,只有牧民才有最终决定权。”
现在,廷·巴特尔主动辞去秘书的职务,他不再干涉大大小小的事情,让年轻人负责。他觉得他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,“年轻干部不应该害怕犯错误”。对于村里年轻人的表现,他评论道:“虽然经验不足,但有很多新想法。”


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
总体规划:刘世昕杨月 牟昊琨
实习生:高宇 李静
中国青年报,中国青年网
出品

资料来源:中国青年网
- 随机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评文章
- 阿伦拿到24分 骑士队以108-91战胜火箭队
- 孙颖莎奶奶去世了!为了集中精力准备奥运会,家人隐瞒了四个月
- 整个网络都很生气!网络大V写色情小说10年!更可怕的是...
- (体育)篮球-NBA常规赛:勇士队胜马刺
- LOL-LPL:水手双C顶级配合,TES 2-0战胜AL,常规赛第一
- 写头条五天,我的一些感受
- 德天空列德甲可能排名:多特拜仁争冠,两队争第四,五队争保级
- 为什么26岁的宁泽涛选择退休?他的私生活曝光,绯闻女友皮肤白皙美丽
评论